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

瓜步@小YG



耳聞小YG是在我大三時,那時的我,對於同志身分認同尚未不明瞭,在尋求諮商輔導及同志朋友的狀況下,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在男同志議題上有所涉略的蔡老師。

小YG對於愛滋病議題的關注,是我剛接觸時意料未到的,當初對於認識新朋友有較大的興趣,透過小YG跟蔡老師,認識了不少朋友,也逐漸看到社會上一群有包袱的族群,他們的壓力,來自眼光。而這眼光,過去的我也有,但現在目光,不再是區分感染者有何不同?而是他們為生命及生活奮鬥的故事。

早期,對於愛滋病及感染者,總會因為社會上的標籤還有文化上給予的負面陰影,給予他們在病痛之下,還有就業親情上極大的壓力,而當中最大的收穫:在於在爭議的議題上,像是愛滋病這一開始就給予先入為主的否定,我們該如何客觀的面對?和找出解決的方法。

參加了小YG,我在生活中有了不一樣的道路,小YG透過各種遊行,連署等方式,為感染者發聲。其實在當代,不少老一輩的人都說過,台灣的年輕學子已經不如上一代,在父輩祖輩的年代經過殖民戒嚴邁向民主的階段,也都是靠莘莘學子還有社會上那群拋頭如灑熱血的青年,讓社會逐漸的世俗化。在小YG我能大聲的說出,這裡也有相同的一群人,雖不被主流所接受,但我們一步步前進。

我以參加小YG為榮,也許愛滋病議題和自己還有家人朋友沒有直接的關連,但其實身為一個充滿創造力的青年,讓社會上變的更好就是責任,沒有太多的理由。
一個對感染者不友善的社會,就像台巨大的絞肉機,當人突然被丟進去絞肉機時,其實自己都曾經是這台機器的其中一顆螺絲釘,誠心希望社會上可以還給感染者應有的尊嚴和生活,給予愛和關懷,不是成為斷頭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